马化腾投的仨博士,干到190亿了
2025年05月30日 10:49
来源: 21世纪经济报道
富途牛牛APP

方便,快捷

手机查看财经快讯

专业,丰富

一手掌握市场脉搏

手机上阅读文章

提示:

微信扫一扫

分享到您的

朋友圈

  三位麻省理工的博士,延迟现金到账的时间。

  5月26日,晶泰科技发布公告,联合创始人温书豪、马健及赖力鹏博士,自愿延长所持股票禁售期一年。

  原本,三人在6月中旬就可套现,尝到财务自由的甜头;现在其承诺,到2026年6月12日止,不会出售手头股票。

  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,创始人不想掉链子。

  5月中旬,晶泰科技掏出2.5亿元现金,推进一桩重要收购。

  其披露公告,收购四维医学90%股权。这意味着,其将国内最大规模的远程心电图诊断服务供应商,收入囊中。

  头顶“AI制药第一股”,从深圳走出的晶泰,截至29日收盘,市值为190亿港元。

  遇到贵人

  AI制药,离老百姓的生活,实在太远。

  头顶明星光环的晶泰科技,曾经也默默无闻,投资人看不懂、不敢投,市场开拓难。

  温书豪团队得感谢两位“贵人”。

  一是马化腾。

  他曾对温书豪直言,当时项目报上来,没有人看过,腾讯以前不投这类,“但是你们做这个事情,是有社会效益的。”

  经马化腾拍板,腾讯从A轮开始投资晶泰,后多轮加注,成为其重要投资方。截至2月19日,腾讯在晶泰科技的持股比例为10.94%

  二是辉瑞

  在这家制药巨头举办的一次盲测中,名不见经传的晶泰,展现出极高的技术准确性,令辉瑞内部大吃一惊,由此进入其供应链。

  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的研发,背后也有晶泰的身影。

  全球排名前20的药企里,16家已是晶泰的客户。

  在AI制药领域,晶泰混得如鱼得水,借由新收购的四维医学,又一脚迈入AI医疗诊断领域。

  四维医学背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,温书豪团队看重的,或许是其积累的心电诊断数据集,以及医疗行业Know-How。

  “AI就是个见多识广的过程,这个病例它看过,这种数据它看过,它就会了,是个特征学习的过程。”

  一位AI医疗影像资深从业者告诉《21CBR》,用于AI训练的数据集,不光看绝对数量,还看覆盖广度。

  “即使谷歌最牛逼的算法科学家,不懂医疗,没有医生思维,也做不出来最牛的算法。”他补充。

  按规划,完成收购后,晶泰科技将沿两条路走。

  一是整合四维医学手里1200万条结构化心电诊断数据,嵌入自家AI诊断引擎,开发AI赋能的远程心电诊断平台,大幅提升医生看片效率。

  二是构建“检测-诊断-治疗”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,将临床诊断数据资产,转化为药物开发的竞争优势。

  由此,围绕AI医疗,纵深发展。

  大笔融资

  一个月揽获32亿港元,这个高学历的创业“铁三角”拿钱的速度,实在惊人。

  2月下旬,公司以每股6.1港元的价格,募资20.88亿港元,距离上次配股融资11.3亿港元,间隔不到1个月。

  两次配股融资金额大,超过其去年6月上市时募得的10亿港元。

  着急拿钱,在于温书豪等人做的生意,实在烧钱。

  AI、机器人、医药,单个概念拎出来都是“吞金兽”,晶泰一口气绑了仨。

  很难用传统模式,描述这家独角兽

  其主要做的,是基于量子物理、AI和机器人的技术,为制药及材料科学等产业,提供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。

  创新药物研发,业内有个三“十”的定律,即研发需要“十万个化合物,十亿美金,十年时间”,存在周期长、成功率低等挑战,核心在于如何让科学假设更精准。

  传统范式下,一切环节由人来执行,需要试错成千上万次。

  晶泰的新模式下,AI当“大脑”,设计分子、完成实验设计;机器人当“双手”,负责执行。机器人能7×24小时不间断工作,相较人力,产生实验数据的效率,提升1-2个数量级。

  晶泰不做药,也不卖软件,卖的是技术服务。

  需要指出的是,截至目前,全球尚未有完全由AI发现并成功上市的药物,在AI制药这片战场,晶泰科技离不开资本输血。

  钱还够烧吗?

  财报给出答案:其月均现金消耗速度,去年有所下降,但高达4810万元。

  按这个水平来估算,截至2024年底,其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、定期存款等加起来,能维持约65个月的周转。

  若算进去两次配售拿到的32亿港元,足够维持未来约10年的运营。

  跨界扩圈

  钱袋子变鼓,温书豪三人的野心,扩展到其他领域。

  晶泰的名字XtalPi,Xtal代表晶型的Crystal,Pi代表圆周率,寓意从物理角度切入制药业。

  生物制药,是其起家的主战场,从这里出发,创始团队“广撒网”,逐步进入材料科学、农业、消费品等领域。

  对外介绍里,公司自我定位为一家“创新平台型科技企业”。

  这些新业务的基因,一脉相承,都是基于晶泰底座,即“量子物理+AI+机器人”技术,打造研发平台,开发高价值创新分子。

  相较药物研发,这不需要漫长的临床试验流程。

  刚达到商业化公司收入门槛要求(2.5亿港元)的晶泰,有更现实的考量。

  其两大收入板块里,药物发现解决方案,一度贡献超65%的收入。

  这块业务,要么收服务费,签约后一年内确认为收入;要么先收15%的预付款,剩余部分达成若干里程碑后支付并确认,签约后18个月内确认为收入。

  相较之下,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,挣钱快,有的服务可以每月收款并确认为收入。

  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晶泰,亟需证明自己的造血能力。

  过去一年半,温书豪三人迈着“二次创业”的步伐,抓紧时间跨界拿单,孵化新项目。

  去年8月,公司与协鑫签订合作协议,获5年10亿元的新能源大单。

  今年团队继续发力,拿下方大炭素、广东恒建、寿光蔬菜等客户,孵化了做材料微观机理的深度原理、研究生物可再生塑料的赋澈生物等。

  去年,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,同比猛增88%,占比达到六成。

  3个MIT校友撑起的晶泰科技,收购与自研双线并进,扩大足迹,目光远大。
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)
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:43
原标题:马化腾投的仨博士,干到190亿了
郑重声明:富途牛牛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举报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

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

使用“扫一扫”

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

扫描二维码关注

富途牛牛官网微信


扫一扫下载APP

扫一扫下载APP
基金交易
关注富途牛牛
期货交易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: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:021-61278686 举报邮箱:jubao@yonnalot.com
沪ICP证:沪B2-20070217 版权所有:富途牛牛官网 意见与建议:4000300059/952500